2012年03月03日
我对日本的认识,只局限在从书报中所读。虽然在工作期间,自己曾经因为过境,在日本机场逗留不下10次,但是,每次都没有出过机场,所以,对日本社会的接触几乎是零。
这次到日本参加个人的第一场海外马拉松,感受到日本马拉松的规模、效率和氛围。虽然,短短两三天内准备和参赛之余,走马看花的时间也不多,看到的应该是片面,但是,还是有让我震撼的地方。
我们可以对日本在钓鱼岛的立场、它对二战的态度和它某些企业里的丑闻很有看法、有意见。但是,日本社会中体现的一些精神,有让我们佩服和深思的地方。
让我感受最深的是,他们在日常运作/安排中所展现以“诚信”为基础的规划,而不是今天我们现实世界中,以人性本“恶”为出发,而做的总总防范和保护措施,进而产生的繁琐程序。
马拉松赛会都有为参赛者安排包裹寄放。在新加坡赛会的包裹寄放,一般上必须早点到,以便即时存放。迟一些的话,就必须面对长长的人龙。让人烦躁的是,人龙的移动几乎是慢到极点。虽然,大会为了加快程序,在寄放处入口,就分发一个大塑料袋,让参赛者先把包裹置入。但是,到了柜台前。工作人员还是必须先用一次用的塑料带把塑料袋封口,(这是为了证明没人打开过塑料袋。因为,要打开塑料袋,必须把拉紧的塑料带剪掉)。再下来,工作人员贴一张带有编号的贴纸在塑料袋上。之后,再把一张带有相同编号的贴纸贴在挂在参赛者胸前的参赛编号牌上,再用钉书机钉上,以防赛程中该贴纸掉落。这相同编号的贴纸是让参赛者在赛后,做为领取寄存的包裹的一个凭证。去年我在寄存柜台前,就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办完这个程序。(如果,参赛者还没有挂上或把参赛编号牌挂在不同地方,就花更多的时间。)
到日本参赛之前,对以上的程序,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。因为,一切都应该有凭有据,也尽量避免漏洞,以防作弊(如把塑料袋用塑料带封口)。然而,在日本,参赛者只要把一张事先分发带有自己参赛编号的贴纸贴在塑料袋上。比赛当天,把包裹放入塑料袋,拉紧袋口上的绳子,打个结之后,再按自己参赛编号交到对应的寄存处就可以。没有任何寄存凭证。我在柜台前的时间,不到15秒。 (以上照片背景是寄放包裹的卡车,卡车上站立着穿蓝衣的工作人员负责接收包裹)。
赛后,我在步向寄存包裹领取处时,遇到一位新加坡的参赛者,异乡遇到自己国家的参赛者,我们不由自主地,忘我的闲聊起来,我们聊得投入,没有正式到包裹领取处时,工作人员已把我的包裹送到眼前。他们是凭我胸前的参赛编号,和包裹上贴着的相同编号确认我是包裹的主人。我接过手后,工作人员转身就走,根本没有在我胸前的编号牌上做记号,代表我已领取我的包裹。在新加坡,工作人员必须把我寄放时,用钉书机钉在我胸口前编号牌上的寄存贴纸取下,代表我已领取包裹。
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异?一个是费时耗力,确保责任清楚,另一个却是简单到,可能有人怀疑是否太马虎了?若有遗失,谁来负责?我想背后就是以什么为规划的基础。我们要以“诚信”为基础,还是我们捕风捉影的以为专程来跑马拉松的人中会有人要浑水摸鱼,无理取闹,骗取包裹呢?
在几次乘搭当地的地铁/火车中,我也注意到,另一个以“诚信”为基础的规划。他们进入地铁站的闸口,和我们的很相似。但是,我注意到,闸口上的门是开着的,不像我们这里,闸口上的门是关着的。搭客必须将磁卡放在感应器上后,闸口的门才打开让人通过。但是,日本为什么让闸口上的门是开着的?
个人能够想到的是,从效益的角度上来看,闸口的门开着,就避免了控制门开关的机械,因为每天数十万人次通过,必须不断开关所造成的耗损,减少维修成本。但是,从人性角度看,闸口的常态是让门一直开着,其实是展现了对搭客的信任,也代表着搭客本身的自重。那几天在地铁站,进出不下10次,不见有专人站在闸口前看管,预防有人作弊(我相信附近服务柜台里的人,是为了提供服务,不是在看管闸口)。虽然,没有人看管,也不见有人作弊。
我想这样以“诚信”为规划,不只展现了有关社会一定的文明水平。这不只带来了正面的直接经济效益(如之前提到的减少闸口的维修成本),也带来了无形的“社会效益”——让小孩从小就生活在“诚信”相待中,让他们耳闻目染,有机会受教育、实践和感悟“诚信”是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