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 Blog List

Saturday, June 2, 2012

高级华文A*,积木式的作文

2012年6月2日
共同的记忆
  心中想写这一个课题很久,就是没有下定决心。一直到最近在脸书上看到侄女分享下面这张照片…
72845_466111053403888_378167172198277_1906778_2146752457_n[1]
  照片本身没有特别之处,只是中间有句话,“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”。侄女分享这张照片时,说这勾起她对华文作文的回忆…。从脸书上其他人的回应,看来这一句话,也勾起不少侄女这一代年轻人共同的记忆…。
  我也记得,我有一次陪女儿做作文时,她开头的第一句也是,“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…”。这让我有点惊讶,因为她刚开始学写作文(应该是小三那年),她的华文水平也不怎么样。虽然,在一间传统华校小学上课,但是,由于学校和生活中多数是用英语,华文程度有限。刚开始写作文时,能够用上“风和日丽”,看来不简单。
  然而,为什么这样一句话,会勾起不少人,包括身为家长的我,对华文作文的回忆?

放弃,还是坚持?
  为了让读友了解这个课题,必须先交代我女儿在学校学习华文的背景。
  她的华文水平不高,虽然因为进了特选小学,从小一开始就有高级华文这一科,她都是勉强过关。在小四那一年的年终家长会,我有幸成为几个被点名,必须在会后见级任老师的家长。
  老师要我们几位家长好好回去和孩子谈,虽然孩子勉强达到继续修读高级华文的标准,但是如果孩子没有兴趣,应该考虑是否放弃继续选修高级华文,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科目上。
  之前,其他老师在给家长分享选修高级华文对小六会考成绩的利与弊时,就提到,高级华文只有在申请进入特选中学才有用,申请其他一般中学没有积分上的好处。而且,进入特选中学,就算考到特优,也不过多三分。如果,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科目,使其中一个科目的成绩在小六会考中升一级,如从B升为A,甚至一个高分的A和一个低分的A,总积分将增加不只三分。
  家长会后,在回家的路上,我心里就打定主意不要给女儿压力,如果她不想上高级华文,我不想逼她,不能因为我自己是华校生,希望她选修高级华文,迫她做不喜欢的事。学习不应该是在逼迫下进行的。
  第二天早上,我和太太讨论这个课题时,除了表达自己不想逼女儿学习时,也分享自己经过一夜的辗转难眠,产生的另一条思路。如果,我们现在就让女儿放弃高级华文,我们向她传达什么样的价值和人生观?是不是将来面对困难时,就是逃避和放弃?而不是面对困难,和加倍努力跨越障碍?
  有了这一想法,我们夫妻俩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,就是鼓励女儿面对高级华文的挑战,并且给她找个华文老师一对一补习,而不是上补习班。这样才能对孩子做针对性的教导。
  然而,女儿华文成绩,到了小六那一年,还是差强人意,都是在不及格的边缘徘徊。有一次补习老师向我分享她内心的失望,觉得看不到我女儿的进步,没有成就感。然而,大家都不放弃,补习老师也一直在努力。虽然,女儿的高级华文还是垫底,学校没有再重提要她放弃高级华文。间中女儿好几次都提到某某同学主动放弃高级华文,只修普通华文了。不知她是否尝试向我暗示她的意愿,我都装着不知道,鼓励她坚持下去。
  意想不到的是,女儿小六会考,普通和高级华文分别考到A*和特优的成绩。这真是让我们夫妻俩大跌眼镜。真的不感相信她的华文有A*或特优的水平。

高级华文不那么高
  这又牵扯到我一位在神州大陆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大学同学。他时常会批评现在新加坡的后进,虽然考到高级华文特优,但是在大陆使用华文时,词不达意,写一封公文都有问题。我一路来都认为他偶尔爱发牢骚,不认为考到高级华文特优的华文能那么差劲。
  然而,现在女儿的事实摆在我眼前。为什么会这样?问题在那里?为什么一句“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”会勾起对华文作文的共同记忆?

应付考试的技巧
  记得女儿的华文补习老师就提到,要在华文考到好成绩,除了在一般的填词、选择题中争取满分,不出错外,必须在口试和作文中考到好成绩。
  如何在作文中考到好成绩?学校教孩子,除非特别有把握,能够的话,尽量避免命题作文,应为命题作文必须掌握好作文题目,一不小心就会离题。就拿不到好成绩。最好就是做另一形式的作文,就是考题会提供一段短文开头,考生必须根据短文提供的情景,完成一篇文章。
  接下来就是必须在作文中多用好词佳句。那好词好句怎么来呢?除了,平时的学习的成语,就是多学(说的难听就是多背)作文范文中的佳句。“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”就成为新加坡众多学子文章开头的好词好句了。
  女儿小六年中假期,华文老师给的假期作业就是必须收集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各两则。这些开头和结尾,必须有普遍性,能够在不同的文章内容使用。同时,也必须收集描述“开心”、“伤心”、“紧张”、“害怕”和“难过”的佳句各一句。
  女儿把家里以往华文写作班的范文,和母亲之前买的小六会考作文范本查尽。选出认为可以交功课的佳句,电邮给老师审批。以下是她选的好的开头和结尾(有可能经过老师修改),例子:
“开头: 在人的一生中,会发生许多事情,有悲有喜,有离有合。一些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,悄悄被遗忘;另一些则被永远留在脑海里。”
“结尾: 这次的经历深深地烙印在我/我们的脑海里,令我/我们全家毕生难忘。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/我们的心情较为平复了,我/我们还一再提醒自己,…。”
老师一般都在一两个工作日内就回复。女儿这一工课一直卡在“伤心”的佳句,来来回回五六次,还是不能找到能令老师满意的佳句。太太觉得浪费太多时间了,她要我出手,因为我是华校生,她不是。我只好写了下面一段,让女儿交差。
“我心中不由一阵绞痛,泪珠开始在眼眶中打滚,情不自禁地想放声大哭。”
我还向女儿解释,我为什么“自夸”这一句好。这一句把“伤心”的意境,写得细腻,且层层推进。   女儿把这一段呈交给老师后,等待老师回复其间,我是有点颤颤惊惊,深怕自己写的也被老师“退货”,那不是有愧自己做为华校生的一份子。还好,有惊无险,女儿华文假期作业终于过关。   小六考试前一个月,华文老师要小女天天交文章,还定时约见她们几位比较弱的同学,讨论她们文章的内容。   最终,小女不负众望,考出特好的成绩,终于让老师有成就感。   问题的反思   在应付考试的前提下,作文变成了类似积木游戏那样,把好词佳句堆砌起来。所以,“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”成了众多学生信手摘来的作文开场白。怪不得作文范文在书局中是摆在显眼的位置。   这样的问题怪谁?怪考试制度?怪教育部?怪老师?我想不是那么单一和平面化的责怪。   老师对高级华文利弊的分析没错,怪不了他们。最终大家,学校、校长和老师都要面对自己业绩的考核、面对家长和学生对成绩的期待。老师在备考过程,也用心良苦,要每个同学自己找自己的好词佳句,不是由老师提供给大家统一的佳句。如果那样的话,每一个同学一模一样,改卷的老师看到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一个模式,熟口熟脸的,必将影响后面同学的分数。   自己学习写作过程中,也曾经模仿过。就算在企业领域中,也有后来者模仿前人的成果(现在称为“山寨”)。但是,范文应该只是一个学习过程,不能停留在“山寨”。最终,必须鼓励学生们自己创作。但是,学生自己创作的能力,从哪里来?间中是否还有,一个环节?除了熟背有关佳句外,学生是否了解为什么那是一句佳句?佳句的美在哪里?是它的细腻、层次感、生动或扣人心弦?记得以前自己中学时期,有文章赏析的课。现在的小学课堂上,不可能是古文、诗词的欣赏和分析了。但是,欣赏和分析佳句的时间,应该有吧?   自己也留意到,自己和孩子沟通时,一来被动的常常和他们使用英语。另一是,就算用华语沟通时,词汇和语句不丰富。更糟糕的是,有时候只用简短的命令式词句。与其怪他人,不如检讨身为家长的自己,在孩子的语言环境中做了什么努力! 后记
  1. 不久前,问女儿她是否在小六会考中用了之前准备的“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”。她告诉我普通和高级华文作文,她都用了同样的“好的结尾”,只是总结经验/体会时,按内容的不同做了更动。我猜想她没用上“好的文章开头” ,是因为她避开了命题作文。
  2. 好像不只一次看到这样的笑话:一个小学生的作文写道,“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,下着倾盆大雨…”。希望这不是真的,这个学生就是积木式的套上好词佳句,不知道“风和日丽”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