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 Blog List

Monday, May 16, 2011

竞选胜败之间,与民主素养的进程

注:“胜败之间”不是指胜败的那一刹那。这里指的是胜败已分后,胜败双方间的互动(包括他们各自支持者)

2011年05月15日

  大选已过,不该是尘埃落定的时候。然而,看到几件事情在同时演变,又再引发自己的一番思考。选举的进行,就有胜败,就有攻防。胜败是否就造就了“胜者为王,败者为寇”?攻防是否就造成了敌我,和对立呢?

  先是有人不满票数太接近,发动情愿,要求普选。根据报章报道,甚至有人说,政府不是要听人民的声音吗?这就是让政府听到人民的声音。这样的要求,应该不会通过。(希望不要又成为政府不听取民意的另一佐证。)

  可以理解这些居民对失去一个自己敬爱代议士的心情。但是,这样的请愿,不符合民主程序,除非原有的选举程序出现了违法之事。这是否显示我们的民会意识或精神还不够成熟?我想这是民主进程的一部份。然而,民主意识或精神的发展,是如何达到?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阵痛?

  个人就认为,所有参与竞选的领袖(虽然,有人说那是人民公仆,必须服务于人,但是,个人还是觉得他们应该是领袖,必须有领袖的素质。),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。这些领袖必须促进我们的民主进程。因为,只有在一个良性竞争,而有序的民主环境下,国家才能全民团结,共同发展。(或许是否有助于促进健康的民主进程可以列为衡量“第一世界政府”的一个指标)

  就以的请愿为例子,落败的一方,如果能够大方的在接受报章追踪访问时,不只是简单的说该党与请愿行动无关,而是呼吁支持者,接受大选的结果。这不只将平抚支持者的情绪。也将能够张显民主应有的精神,也给大家作了一个很好的民主程序示范。

  巧的是,自己也在网上同时看到这个讯息。讲的是有人,因为以下的看板不久可能就要被拆除了(我想这个阶段存属猜测),而特地去拍照留念。

PP Board

  这又引发我的思绪。一个政治领袖的气度和心胸,不只在如何面对失败,也在于他如何对待对手,尤其是在胜出后。

  在这个时候,胜选者能够体会该区部分居民对原有议员的情感的联系是有必要的。个人认为不一定需要把它拿掉。可以想想如何以不同的形式保留它,如作为向国家民主进程中一位斗士致敬,感谢他在这一区服务了27年。毕竟,他还受另外49%人的他支持。

  这不只符合总理大选后记者会上发出团结人心,修补裂痕的要求。也符合政府领导人,要用心和人民交流的用意。这将传达一个更重要的意义,不是胜者王、败者寇。也比单纯的在选后呼吁修补裂痕有意义?,给大家做一个良性民主竞争的示范。显示领袖大度、包容的心。

  (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选后呼吁“修补裂痕”是现在很多国家选战之后胜利一方的标准“口号”呢?既然选战后必须呼吁“修补裂痕”,那么选战时,就不要挑起怨恨、敌对或对立!那选战应该怎么打?个人就对另一政坛新星说出“老虎要等选民去杀”(从平面媒体读到的)很不以为然。虽然这也可以简单的以“杀”只是一个比喻作为解释,但是比喻可以更有水平。不然,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,后果不堪设想。选战中难免要挑起不满的情绪,但是务必不能挑起对立和仇恨。) 

  (另一个自我反省的题外话,看板产生的问题也提醒我,本地政坛老人常说不要为自己立碑的宗旨。因为有立就有破。个人就认为看板里如果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群当地的居民。英文词句不是  “My”,而改为 ”Our Kind Of Town” 将减少个人色彩。当初竖立这个看板时,个人色彩少一些,可能就不会有今天这个局面。)

  可见,不论胜败,投身政治选战中的领导者,不应只为了个人的政治理念、为了能给人民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信仰,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追随者的民主素养、推动民主进程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